
「喂,這裏是入境事務處…」,這句對白是否似曾相識?來路不明電話你收過幾多個?對方通常自稱是政府機構,謊稱懷疑你涉及不當買賣,必須即時提供銀行資料以作證明,否則將面臨刑罰。
其實這是「社交工程」(social engineering)詐騙的常見手法之一。想要避免墮入「
甚麼是「社交工程」詐騙?
「社交工程」詐騙是一種「信任騙局」,騙徒往往會偽冒他人,例如假扮政府人員或你的親友,透過仿冒電話、電郵、網頁、社交平台等,游說你提供銀行戶口資料,或直接向他們匯款。一旦你感到驚慌失措,自亂陣腳,就很容易上當,隨時損失慘重。
兩大常見詐騙手法:
- 漁翁撒網式
騙徒以「有殺錯冇放過」形式,廣泛地於不同平台發放詐騙資料,坐等受害人上釣。例如假扮快遞公司發放有假網頁連結的「釣魚訊息」手機短訊(SMS)、又或於社交媒體偽冒為投資達人,不斷刊登廣告及分享獲利心得,以哄騙受害人交出銀行或信用卡等資料。 - 集中攻擊式
這類騙徒通常會盗用他人照片設立假社交媒體帳戶,然後細心研究你的社交平台內容,因應你的喜好與你談心。一旦你降低戒心,騙徒就會向你索取金錢,讓你自願不知不覺地跌入詐騙陷阱。

防範詐騙有辦法:
一、勿輕易透露個人資料 |
要切記,銀行與政府機構都不會向你索取一次性密碼(OTP)、賬戶密碼、信用卡安全碼等敏感資料。如有懷疑,應主動與相關機構求證。 |
二、發佈個人資訊要小心 |
不要於社交媒體分享過多的個人資訊,發佈個人訊息前應謹慎,避免騙徒用來編造故事,訛稱是你的親友。 |